为深入探究官方南音乐团与民间南音爱好者间对于南音发展认识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南音创意产业的合理畅想,7月14日,我院赴泉州市南音创意产业在闽台交流中的价值作用调研实践队拜访了泉州市级南音传承人郑振文老先生,了解其对于南音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的独特见解。
当日下午,实践队在郑老先生的带领下来到其家中进行采访。采访过程中,郑老先生说道,南音主要是“师承”与“脉传”,而其也是深受父辈的影响,5岁开始学习南音,至今82岁高龄仍在泉州市艺术馆等地任教。且郑老先生与他自己的孩子共同编制的工尺谱在世界各地印刷出版了几百万册,其孙女对于南音的学习也是由郑老先生手把手教学的。
“中原遗韵,南国飘香。”199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杨祖润在欣赏南音表演后如是说道。郑老先生翻阅着一本名为《高山流水》的记录本,向成员们娓娓道来他在担任泉州市工人文化宫南乐社社长28年间接待的海内外学者、政客、外交官等的故事。
谈及南音特点时,郑老先生表示五个字概括南音“古,多,广,强,美”。“古”是指美国某所著名大学通过大量数据调查,得出的结论——最古老的音乐在中国,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便是南音,千年古音名称由此得来……但郑老先生也表示意识到了南音目前面临的发展难题,老一辈艺术家们为此作了不懈努力,如将南音与唐诗、高甲戏结合,带进中小学课堂,增强趣味性。
郑老先生提到,有日本学者慕名前来观赏过南音之后,由衷地感慨道“你们真是太幸福了”。该学者认为,这一千年古音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给中华子女的宝贵精神财富。郑老先生表示,“墙内梅花墙外香”,作为“墙内人”,中华子女身在福中更要知福,肩负起传承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使这一“千古绝唱”不绝唱。
经济与管理学院赴泉州市南音创意产业在闽台交流中的价值作用调研实践队供稿